易经的真相|坤卦
图片
《周易》随笔 文|靳亚东
图片
坤卦
【坤。元亨。利牝(pìn)马之贞。君子有攸往,先迷后得主,利,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。安贞吉】
元亨,为记事之辞。利牝马之贞,君子有攸往,先迷后得主,利,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,安贞吉为断占之辞。
坤,卦名也。元,大也。亨即享字,祭也。贞,占问。筮遇此卦,可举行大享之祭,故记之曰“元亨”。
利牝马之贞犹言利牝马之占也。筮问有关于牝马之事,遇此卦则利于乘驾牝马以远行或出征,故曰“利牝马之贞”。
《尔雅·释言》:“攸,所也。”《易》中多用攸字,罕用所字。
迷,惑也,误也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篇:“凡失其欲往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。”失道为迷。
主者,旅客之主人。
先迷后得主者,承君子有攸往言,谓先迷路而后得主人以客礼待我。
“主”下“利”字疑涉上文而衍。其证有三。《周易》利字皆云利某某,而不云某某利,此文不应独异,其证一。既云“先迷后得主”,先迷者不利也,后得主者利也,是君子有所往,在时间上有利有不利,不应概以利字,其证二。又云“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”,得朋者利,丧朋者不利,是君子有所往,在空间上有利有不利,亦不应概以利字,其证三。《周易》朋字,其义有二。一为朋友之朋,一为朋贝之朋,即十贝曰朋。本卦朋字,解作朋友之朋,或解作朋贝之朋,均通。盖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亦承君子有攸往言,如解作朋友之朋,则谓往西南则有得友之喜,往东北则有丧侣之悲。如解作朋贝之朋,则谓往西南则得财,往东北则丧财。此二解未知孰是。
君子有所往,筮遇此卦,先失道而后得主人,宜往西南,勿往东北,盖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也。
占问安否谓之安贞,占问安否者,筮遇此卦,则吉。故曰“安贞吉”。
杨天才先生译注的《周易》一书中,对“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”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了如下注释。
图片
杨天才《周易》(中华书局)P27
图片
坤卦
初六|履霜,坚冰至。履霜,坚冰至,为取象之辞。
履,践也。
履霜,秋日之象。坚冰,冬日之象。履霜坚冰至者,谓人方在履霜之时,而坚冰将至。喻人事之吉凶皆有渐而来。
《文言传》云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臣弑其君、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。由辩之不早辩也。《易》曰:'履霜,坚冰至。’盖言顺也。”得其旨矣。其意思是说,事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,而是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,关键在于能否及早意识到。这一爻,就是在指明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筮遇此爻,应当见微知著,防微杜渐。
六二|直方,大不习,无不利。直方,大不习,为说事之辞。无不利,为断占之辞。
直,古通值,持义。
图片
高亨《周易古经今注》(清华大学出版社)P128
方,并船也。并两船曰方舟。
直方即持方,即操作方舟。
大,高亨先生解释为“太”。而《象传》、《文言》皆不解释大字,故很多人认为可能因“大”的字形、字义与“方”相近而衍,“方”有“大”义。本文取“太”义。
习,熟练也。人操方舟渡河,因方舟不易倾覆,虽不熟练于操舟之术,亦不致有陨越之虞,故曰“直方,大不习,无不利”。
人据坚固之势,虽非干练之才,亦无往不利,乃其设象之旨。
对于此爻之解释,学者间分歧较大。
李零先生,将其断句为“直,方,大,不习,无不利”,解释为:“方方正正,广阔无垠,是大地之象,用不着连续占卜,事无不利。”
图片
李零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〈周易〉的自然哲学》P77
陈鼓应先生将其断句为“直方大,不习无不利”,解释为:“正直端方,不烦占卜,无所不利”。
杨天才先生断句为“直方大,不习,无不利”,其解释是:“正直端方,宏大,虽然不熟悉其事,不烦占卜,也不会有不利的事发生”。
六三|含章可贞。或从王事,无成有终。含章,为说事之辞。可贞,或从王事,无成有终,为断占之辞。
图片
《说文解字》卷二十四P2697
高亨先生所著《周易古经今注》中,认为“含”疑借为上图之kān字(输入法打不出该字,以“今戈”代替),“含”与该字,古通用,《说文》,解释为杀也。相关解释见上图。
章疑当读为殷商之商,章、商古通用。
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篇:“弦章。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作弦商。
《荀子·王制》篇:“审诗商,禁淫声。”《贾子·辅佐》篇:“审诗商,命禁邪音,息淫声。”诗商即诗章。(此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说)并其证。
含章即今戈商,谓武王克商也。
《姤》九五云:“含章,有陨自天。”含章亦即今戈商。有陨自天言商之陨灭,乃由天命也。《丰》六五云:“来章有庆誉,吉。”章亦即商,言来商有赏有誉也。
《易》中仅此三章字,皆用为殷商之商也。此爻乃以武王克商之事示休咎,故记之曰“”含章”。所占事可行谓之可贞。
筮遇此爻,乃武王克商之兆,所占之事,自为可行,故曰“含章可贞”。武王克商,从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赏,是无成而有终。故曰“或从王事,无成有终”。此二句亦承含章而言也。
对于此爻之解释,学者间的分歧较六二爻更大。
王弼老先生扫尽象数,完全从义理进行了下述解释:
图片
王弼注《周易》(中华书局)P13
陈鼓应先生认为“含章”之“含”,意为敛藏在内。“含章”之“章”,意为文彩。与下句的“黄裳”相对,喻指美德。故其解释为:“内怀美德,占问经商之事有利;如或弃商从宦,虽无功业,亦能有好结果”。
杨天才先生则做了如下之解释:
图片
杨天才译注《周易》(中华书局)P33
六四|括囊,无咎无誉。括囊,为取象之辞,无咎无誉,为断占之辞。
括,束结也。束结囊口,则内无所出,外无所入,此喻人之于事缄口不言,不问不闻,如此则无咎无誉。
六五|黄裳,元吉。黄裳,为取象之辞。元吉,为断占之辞。
裳,裙也,裤也。
古人贵黄金,故以黄为贵色。《易》则以黄为吉祥之色。本爻云:“黄裳元吉。”其证一。《噬嗑》六五云:'噬乾肉,得黄金,贞厉,无咎。”其证二。《离》六二云:“黄离,元吉。”其证三。《遯》六二云:“执之用黄牛之革,莫之胜,说。”此非凶象。其证四。《解》九二云:“田获三狐,得黄矢,贞吉。”其证五。《革》初九云:“巩用黄牛之革。”此亦非凶象。其证六。《鼎》六五云:“鼎黄耳金铉,利贞。”其证七。
周人认为黄裳是尊贵吉祥之服,代表吉祥之征。元吉犹言大吉也。此爻乃以黄裳示吉祥之兆。
上六|龙战于野,其血玄黄。龙战于野,其血玄黄,为取象之辞。
玄,黑色。玄黄,黑黄混合之色。
古说龙有五色。《墨子·贵义》篇:“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,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,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,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,以戊己杀黄龙于中方。”即其证。但此五行之说,或出于臆造。然古籍确记载了龙有黑色,有黄色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“昔秦文公出猎,获黑龙。”《文帝本纪》:“十五年,黄龙见成纪。”即其证。盖古人认为,龙本凉血动物,其血不赤,黑龙血黑,黄龙血黄,故曰“龙战于野,其血玄黄”。此二龙相斗,血流甚多之貌,两败俱伤之象。喻人两方战争,俱有牺牲。筮辞未言吉凶,而凶象自在文中。
用六|利永贞。利永贞,为断占之辞。
占问长期之吉凶,谓之永贞。筮遇此爻,占问长期之吉凶者利,故曰“利永贞”。
图片
参考书籍:高亨《周易古经今注》(清华大学出版社)、《周易大传今注》(齐鲁书社),杨天才《周易》(中华书局)译注,陈鼓应、赵建伟《周易今注今译》(中华书局),李零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〈周易〉的自然哲学》(三联书店),楼宇烈校释《〔王弼〕周易注》(中华书局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